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15卷  第3期

二硅化钼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前景
马勤, 康沫狂, 杨延清
1998, 15(3): 1-6.
摘要:
根据二硅化钼的本征特性简要分析探讨了它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可能性, 并从合金化和复合化两个方面, 对MoSi2 及其复合材料的改性方法及其增韧补强效果作了概述, 重点介绍了MoSi2-SiC 系和MoSi2-ZrO2 系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同时展望了MoSi2 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离心铸造过共晶Al-Si 合金自生表面复合材料
王渠东, 丁文江, 金俊泽
1998, 15(3): 7-11.
摘要:
采用热模金属型工艺, 离心铸造过共晶Al-Si 合金, 获得了外层或外层和内层富集初晶Si, 其余部分为共晶组织构成的自生表面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
高能超声作用下数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机制
陈锋, 舒光冀, 马立群, 何德坪
1998, 15(3): 12-16.
摘要:
利用高能超声振动制备了A l/陶瓷, ZA 22/陶瓷(粒子平均直径2L) ,A l/P b (Pb 粒子直径< 25L) 和A l/F eA l3等金属基复合材料, 弥散相在基体中有良好的分布均匀性。依据超声波对熔体作用时的空化和声流效应, 讨论了上述数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机制。试验结果显示, 该项技术在制备数类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ZA22/Al2O3短纤维复合材料高温拉伸行为的理论分析
于思荣, 何镇明, 任露泉
1998, 15(3): 17-20.
摘要:
采用日本产A G-10TA 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挤压铸造ZA 22/Al2O3短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拉强度进行了测定, 并用Friend 修正的混合律模型对该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结果表明ZA 22/Al2O3短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基体的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但ZA 22合金基体的强度下降幅度更大。任一纤维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 均存在一临界转变温度T crit; 超过该温度, 复合材料强度大于基体强度。纤维体积分数越大, 所需临界转变温度越低。在本试验中, V f 为15% 和20% 的复合材料的Tcrit分别为123℃和87℃。任一温度下, 复合材料均存在一临界纤维体积分数, 超过该纤维体积分数, 复合材料强度高于基体强度。温度越高, 临界纤维体积分数越低。对ZA 22/Al2O3短纤维复合材料来说, Friend 模型中的经验参数C3 的取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亚微米级Al2O3颗粒增强LD2铝合金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与强化机制
武高辉, 赵永春, 马森林
1998, 15(3): 21-26.
摘要:
为克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度低、脆性大、机械加工难等问题, 选用平均直径为0.15Lm, 细小且接近圆形的Al2O3颗粒增强LD2铝合金, 对其铸态材料和挤压材料的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进行了考察和组织分析, 结果发现: 颗粒尺寸小到亚微米级之后, 材料的组织中极难观察到位错, 增强机制也有所变化。在30~ 40% 体积率的挤压材上得到了640~ 760M Pa 拉伸强度和8. 6~2% 的延伸率, 增强率达到了212% , 获得了高强度、高塑性、易加工性的复合材料。
亚微米级Al2O3P/6061Al 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
赵永春, 武高辉
1998, 15(3): 27-31.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亚微米级Al2O3P/6061A l 复合材料的SEM 的动态拉伸观察, 研究了该材料的微观断裂行为及其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 定量地描述了亚微米级Al2O3P/6061A l 复合材料的断裂过程, 并讨论了该种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
使用材料复合法制取多孔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分析
王蓓蕾, 李华伦, 竺芳宇, 胡锐
1998, 15(3): 32-37.
摘要:
用材料复合的方法制出了多孔锌电极, 给出了可充分反映其内部三维网络骨架结构的扫描照片, 定量测试并分析了其孔隙率的大小, 进行了模拟放电, 测得电极的极化曲线和恒流下的放电曲线, 并和目前电源行业经常采用的用一般方法制出的多孔电极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
Lanx ide Al2O3/Al 复合材料的自润滑特性及磨损机制研究
张健, 朱德贵, 杨柳
1998, 15(3): 38-43.
摘要:
利用熔融铝合金的直接氧化反应制备了具有含油自润滑特性的Al2O3/Al 复合材料。通过对磨面的SEM 观察及能谱分析, 测定了金属相和显微孔隙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Al2O3/Al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
超细Al2O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梁淑华, 范志康, 时惠英, 魏兵
1998, 15(3): 44-48.
摘要: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超细Al2O3P/Cu 复合材料, 并进行了轧制, 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 超细Al2O3P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细化了晶粒, 具有优于铜及铜合金的抗软化性能和耐磨性能。随着超细Al2O3P含量的提高, 密度、电导率降低, 硬度、强度升高, 轧制后的电导率与美国SCM 制品接近。
HDPE 纤维/树脂基超混杂复合材料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刘威, 李学闵, 周春华
1998, 15(3): 49-53.
摘要:
本文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纤维增强树脂基超混杂复合材料(PESHCM ) 性能, 通过采用功能剪裁技术进行混杂设计, 超混杂复合材料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同时又兼具耐腐蚀、耐磨耗等功能性, 借助于SEM 和理论分析, 初步探讨了PESHCM 具有优异耐磨性的原因。
界面应力对玻纤增强HDPE 基体伸展链晶体的诱导作用
张云灿, 惠仲志, 陈瑞珠
1998, 15(3): 54-61.
摘要:
本文采用SEM、SAL S、DSC 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等方法考察了界面粘结性、玻纤含量和试样熔体成型冷却速率等与其GF/ HDPE 复合材料基体晶态结构及材料力学性能间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在界面相存有较牢固的化学偶联作用条件下, 其材料试样熔体成型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界面应力可应变诱导玻纤周围基体树脂伸展链晶体结构的形成, 并由此而明显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及其缺口冲击韧性。
声学显微镜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分层检测的研究
张厚江, 陈五一, 陈鼎昌
1998, 15(3): 62-65.
摘要:
本文利用声学显微镜对多向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后不同深度的分层进行了检测研究。根据检测试验结果及分析, 总结出了立体分层模型, 并对分层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一个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结构模型
沈烈, 益小苏
1998, 15(3): 66-70.
摘要:
本文报导了一个单向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导电结构模型, 可用单位截面上邻近碳纤维的搭接点数目和两相邻搭接点的距离来表征这种导电结构的基本特征。实测试样电阻与试样尺寸的关系与理论曲线基本吻合。
液晶聚酯/氮化铝复合基板材料制备中偶联剂的应用
张猛, 高彦芳, 阜巍, 江宇, 周其庠, 刘德山
1998, 15(3): 71-72.
摘要:
本文研究了在液晶聚酯/氮化铝复合基板材料的制备中偶联剂(KH-550和NDZ-101) 对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复合材料的强度, 导热系数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电导性能及其应用
王秀峰, 王永兰, 金志浩
1998, 15(3): 73-80.
摘要: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电导性能,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观察了材料产生电导渗流时的显微结构, 讨论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电导性能的影响以及受载过程中材料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适当控制碳纤维的尺寸、含量, 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电导性能; 材料结构中存在电导渗流现象, 渗流阈值随受载过程而变化; 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能够作为本征机敏材料, 反应试件受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水镁石短纤维增强HDPE/EPDM 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
张显友, 吕明福, 盛守国, 赵志海, 张志谦
1998, 15(3): 81-85.
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了水镁石短纤维增强HDPE/E PDM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以及水镁石短纤维的阻燃效果, 对水镁石短纤维和粒状无卤阻燃剂填充HDPE/E PDM 复合体系的拉伸性能、介电性能和阻燃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采用动态力学谱、SEM 等方法对该体系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水镁石短纤维对复合体系除具阻燃作用外, 还具有显箸的增强作用。
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临界长径比数学模型研究
张立群, 金日光, 耿海萍, 陈松, 刘力, 伍社毛
1998, 15(3): 86-91.
摘要:
概述了短纤维复合材料临界长径比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基于短纤维橡胶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应力传递特点和Cox 剪滞法推导了其临界长径比数学模式, 并由此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推导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适合短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特性, 与以往的模型相比, 它能全面地反映结构因素对复合材料中短纤维临界长径比的影响。
竹纤维和椰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
叶颖薇, 冼定国, 冼杏娟
1998, 15(3): 92-98.
摘要:
本工作采用竹短纤维和椰壳纤维增强水泥, 改善水泥基体的韧性和抗裂性, 提高了韧度和强度。研究了植物纤维含量、加入乳胶成分和含水量等因素对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以及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破坏。
光滑与含孔复合材料压-压疲劳实验研究
熊峻江, 寇长河, 程小全, 杨乃宾, 高镇同
1998, 15(3): 99-102.
摘要:
本文新设计了光滑与含孔两种复合材料试样的抗失稳装置, 简述了这两种试样的压-压疲劳实验概况, 分析和讨论了其疲劳破坏机理, 提出复合材料疲劳损伤的“转捩点”概念。
含圆币型微裂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预报
梁军, 杜善义, 陈晓峰
1998, 15(3): 103-107.
摘要:
本文利用Eshelby-Mori-Tanaka 法和改进的刚度平均化方法, 考虑各种编织参数下纤维与微裂纹的相互作用, 理论预报了复合材料的有效热膨胀系数, 比较了不同微裂纹密度对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工程设计和材料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指导。
自由表面对夹杂材料应力分布的影响
黄国良, 胡更开, 白晋波
1998, 15(3): 108-112.
摘要:
本文利用Eshelby 夹杂理论, 给出了定量分析自由表面对单球形夹杂材料应力分布影响的一种解析模型, 并利用所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了自由表面对夹杂材料残余应力分布及表面裂纹形成的影响。
含内部分层复合材料层板三维问题的三角级数能量解法
胡伟平, 孟庆春, 张行
1998, 15(3): 113-118.
摘要:
本文根据叠加原理分解含内部分层复合材料层板的受力状态, 使分层问题归结为分层表面受附加剪切载荷作用时附加状态的分析, 然后根据边界条件, 利用三角级数构造位移模态, 进而由势能原理确定位移解答, 并做收敛性验证。计算表明, 结果收敛, 挠度收敛尤为迅速。
压电材料变分原理逆问题的研究
石志飞, 赵世瑛, 周利民, 杜善义
1998, 15(3): 119-123.
摘要:
研究了压电材料变分原理的逆问题, 采用文献[ 8 ]提出的变积方法, 系统地建立了压电材料的变分原理及其广义变分原理, 除得到文献中已有的结果外, 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变分原理, 为建立压电材料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提供了依据。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损伤研究
程小全, 寇长河, 郦正能
1998, 15(3): 124-128.
摘要:
本文对蜂窝夹芯板试件进行了低速冲击试验, 然后用X 光技术、热揭层技术、断面显微技术和外观检测等对冲击后板的损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讨论了表面布的作用, 分析了外观损伤、面板损伤、蜂窝损伤等与冲击能量的关系。
铸造SiCP/6061 Al 复合材料的冲击拉伸性能
尚嘉兰
1998, 15(3): 129-134.
摘要:
在两种环境温度和三种冲击加载速率下, 对搅拌铸造法制备的碳化硅颗粒增强(w t 8% )6061 A l 基复合材料的冲击拉伸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该材料的断裂应变随加载率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模量随加载率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上升。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脆性。
复合材料三相同轴柱体界面模型分析
王颖坚, 彭姝
1998, 15(3): 135-141.
摘要:
本文改进了Theocaris 等的工作, 进行了三相同轴柱体复合材料界面模型的理论分析。本文以指数律描述界面相层的弹性性能, 所得结果与文献中的已有结论一致。